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5:20    次浏览
当孩子尚未形成自发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,老师给予奖励,从外界进行刺激和激励,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。 奖励的频率太高当孩子学习的热情是从兴趣出发,内心真正喜欢时,如果再给予奖励就多此一举了,甚至适得其反,因为此时可能导致孩子学习的目的发生转移,从真正的兴趣使然,变为为了得到奖励和名次。不要滥用奖励,要注意奖励的时机和方法,比如孩子爱学习是好事,如果你想奖励的话,可以奖给她跟学习有关的东西,而不是iPad 之类的。奖励的频率太高,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,要想发挥其作用,就必须不断加码,以满足孩子迅速扩张的胃口。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导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,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。分数名词作为奖励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奖励的标准,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,但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没有达到设定的奖励目标,结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。考试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,如卷子的内容对每个人的适应性,孩子复习题目的“机遇”性等,所以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。从长远角度出发,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两次的分数更重要。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。 奖励不兑现父母不兑现自己的承诺,会极大挫伤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度,更严重的是还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言而无信的坏榜样。另外,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,家长也不可迁就的就糊里糊涂的奖励了。这会让孩子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。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,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。奖励的物品很贵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,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、取得的成绩等等相适应。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满分,就给孩子买电脑买游戏机,结果孩子玩物丧志。 同时,过高价值的奖励偶尔一次还可以,否则会失去激励性,再想要激励孩子,只能用更高价值的东西,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。物质奖励给孩子物质的奖励,关键不是这件东西有多贵重、多稀有,而是物质后面蕴含的“你表现很出色”的意思。给孩子的物质奖励,也不是“你付出了什么劳动,所以我等价交易地付你报酬“。而是“你这么做就是正确的,我们都以你为荣”的行动表示!所以,我们在平时引导孩子,教育孩子时,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奖励,滥用奖励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。